.
陈凯师

陈凯师赖声川的戏剧和一个山区县城的文化复兴-全球客家名人堂

陈凯师赖声川的戏剧和一个山区县城的文化复兴-全球客家名人堂

陈凯师
客名君按: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风景读书”的罗德胤专栏,经作者罗德胤教授和公众号授权转载。文中所写的赖声川先生来自江西客家县——会昌,也是客家人。赖声川先生,就是和当代情圣黄磊合作《暗恋桃花源》的导演。戏剧是客家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部分。客家人中有很多很文艺范儿的导演,如侯孝贤、杨德昌等,近年又有不少年轻的后起之秀。同时,江西是戏剧大省,李安、赖声川等几位华人名导演是江西人,大概是美轮美奂的《牡丹亭》之衍变吧。高水平的导演,高水平的戏剧,是高水平的享受,且听罗教授娓娓道来。

本文作者罗德胤教授,来自兴宁,对建筑(尤其是围龙屋)和戏曲深入研究,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赖声川(Stan Lai),1954年10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江西会昌,客家人。中国台湾舞台剧、电视、电影导演,毕业于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1983年,获戏剧博士学位,回台湾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
1984年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1992年,拍摄电影《暗恋桃花源》,获东京影展银樱奖、柏林影展卡里加里奖、金马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1999年,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获选为联合报选出之“台湾文学经典作品”;2003年,舞台剧《如梦之梦》荣获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整体演出等三项奖项。2013年,与黄磊等共同发起乌镇戏剧节。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2018年乌镇戏剧节在乌镇开幕,赖声川为发起人之一。
~~*~~*~~*~~*~~*~~*~~
前几天我应一位老朋友兼老大哥的邀请,专门去到一个山区的县城,看了一场赖声川先生的戏剧。这位老朋友兼老大哥,姓杨,名维桢,通常情况下我会尊称他为杨老师。杨老师和赖声川先生一样,是台湾人。他们两位还是连襟。

赖声川先生及其《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赖声川先生的名气就不用说了,是开创了一代风气的戏剧大家。杨老师也是位著名的建筑师。他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跟随香港汤臣集团,“杀”进了上海浦东。号称浦东“楼盘一哥”的汤臣一品,总设计师就是杨维桢老师。
杨老师怎么会邀请我去一个山区县城看赖声川先生的戏剧呢?这事说来有点渊源。
先交待一下这个山区县城——江西赣州的会昌县。会昌县,是一个人口53万,面积2722平方公里的客家山区县。知道会昌县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我说一首著名的词,你一定知道。我把这首词的上联念给你听: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怎么样,这首词是不是特别熟悉?没错,它就是毛主席作的词《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于1929年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路过会昌,后来又多次经过和居住这里。这首词作于一九三四年夏天,那个时候正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马上要开始长征,可以说是革命事业正处于一个低潮期。不过,如果光是看这首词,你是怎么也看不出“低潮”来的。不愧是一代伟人,即便是在一个看着让人绝望的局面,在诗词中也依然表现出乐观浪漫的视野和格局。
我们的专栏不是讲革命历史的,所以对会昌的革命史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点了解的是,革命老区在现在的经济状况一般都不太好,会昌也不例外,到现在也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怎么又跟赖声川先生的戏剧拉上关系的呢?这里头有两个原因。
01会昌县
第一个原因,赖声川先生的老家就是会昌。 赖家在会昌算是望族,赖声川的父亲赖家球,于1919年出生于会昌县城,于1941年离开赣州,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语系。赖家球先生上学期间就已经赴前线从事翻译工作,毕业后进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他曾被派往美国当外交官。赖声川本人,是1954年在美国出生的,12岁时跟随父母回到台湾生活,后来赴美留学,毕业后又回到台湾,开始其戏剧事业。
从赖声川先生的父亲和他本人的经历可以看出,赖家和会昌这个故乡的关系其实已经断开很多年了。仅仅是这层“遥远的关系”,似乎并不足以让赖声川先生把他的戏剧“搬回”到老家会昌。所以,这事还得讲到第二个原因。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会昌的县领导了。会昌的县领导们在几年前就思考一个问题:抓什么工作,才能真正让全县的干部和群众们统一起思想和理念?让干部们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那是一定要的。但是光是学习这个好像还是不够啊,有没有一些更为具体的、对会昌有针对性的举措呢?
会昌的县领导在跟我们座谈的时候分享了他们当时的“认知历程”。会昌县城附近有一座赖公庙,规模不小,信众很广。每年的七月初六,是赖公的生日,会昌市民都要举办赖公庙会。庙会连办四天,从七月初五到初八。期间是万人空巷,不止县城及其附近的民众来参加,连会昌各乡镇甚至邻近几个县的老百姓也赶来朝拜。

赖公庙会
看见这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会昌的县领导们就想,看来这个庙会是会昌的广大老百姓们都认同的一件事,不妨从这件事开始做起。第一年,县政府组织干部们去了解庙会期间,群众有哪些事情需要县政府支持和配合的,能帮的尽量帮。群众们提的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小事,这表明了一种政府态度的转变。在此之前,赖公庙会都是被政府部门归入或者默认为是“封建迷信活动”的,虽然未加禁止,但总归是把它当作一件消极的、不太光彩的事来看待。公安部门更是对每年都不得不派出大批警察来维持秩序,而连发埋怨。现在好了,政府不但不反对,还公开表示支持,并且主动配合,提供服务,这可真是让群众们拍手称快。
第二年,县政府又让规划设计的主管部门对赖公庙周围的场地进行了整理,扩大了外围空间,使得民众们开展庙会活动更为方便。此举更是进一步获得了老百姓们的称赞。
这两步棋走完,县领导们又开始思考,作为共产党员,也不能只做宗教活动的事啊,这里头有什么事是适合共产党员做的呢?文化的问题,还得从文化下手,这是会昌县领导们的基本思考逻辑。这时候,有人给提供了线索,说正在乌镇搞戏剧节的台湾导演赖声川先生,老家是咱们会昌的,或许可以去找找赖先生,在会昌也搞一个戏剧节。于是,趁着乌镇某一年在办戏剧节,会昌的县领导派代表专程去到乌镇,拜访了赖声川先生。
会昌县领导的诚意还真的打动了赖导演。赖导演找时间回了趟老家,拜谒了位于会昌县城内、保存还好的赖氏祠堂。他在祠堂里盘桓良久,心生感慨,然后下定决心要做这么一件事——连续十年,每年带一部作品回老家公演。
为什么不是办一个戏剧节,而是连续十年、每年一部戏呢?我自己的分析,是赖导觉得直接在会昌办专业化的戏剧节,还不具备条件,所以他愿意拿出十年的时间,来做一次有耐心的尝试。在当今社会,戏剧算是个高级的文艺活动,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演出戏剧,是有观众的,而且是愿意掏钱买价格不低的门票的观众。但是放到中小城市和县城,这样的观众就很难保证了,这一定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过程。
于是,从2015年开始,赖声川的戏剧就开始在会昌县城的影剧院里演出。第一年是《十三角关系》,第二年是《暗恋桃花源》,第三年是《爱朦胧,人朦胧》。第四年,也就是今年我被杨维桢老师邀请去会昌看的,是《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演出日期,就定在赖公庙会期间的三天。而会昌县政府,也把这几天确定为每年会昌县的民俗文化节,除了赖公庙会和赖声川戏剧之外,也举办一系列的与非遗民俗和文化旅游相关的活动。

十三角关系、暗恋桃花源、爱朦胧,人朦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戏剧
既然说到赖声川的戏,那就似乎有必要讲一讲我的观后感。《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原本是在2000年排的一部“相声剧”。为什么叫相声剧呢?这是赖声川的一大创造,1985年他为了拯救在台北业已消亡的相声,尝试着把戏剧结构和戏剧元素加入到相声里头,编排了一部名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话剧。因为里面嵌套了多段相声,又是按话剧来铺设情节,所以就叫“相声剧”。此剧一出,全台震动,不但创下当年的演出记录,连正版的录音带都卖出了100万套——要知道,台湾的人口不过是2300万。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赖导的相声剧,一共排了七部,《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是其中一部。这部剧全长是将近三个小时,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的故事背景是在1900年的北京,下半场的故事背景是在2000年台北。今年初,上海的上剧场重新编排了这部戏,上半场还是基本保持原样,下半场则换到了2000年的上海,可以说是半部作品都给重写了。我看到的,就是上海上剧场的版本。
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到,第一次看赖声川的戏剧,居然不是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而是在会昌这个山区小县城。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后悔之前没早点看、没多看赖导的戏。观看这么高水平的戏剧,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本人不是戏剧爱好者,也早已不是文艺青年,所以关于戏剧的讨论最好就此打住,我们还是回到会昌县的规划设计上。
会昌因为是个山区县城,还不具备办专业化戏剧节的条件。其实这里头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会昌县城的现代化程度已经很高,历史风貌不理想。如果会昌县城跟乌镇一样,是个风貌完整的古城镇,这事可以另当别论了。

乌镇
会昌
会昌的老县城,也并不是消失殆尽,而是保留了一部分。会昌古县城,位于三面临水的一个三角地带,其外形轮廓大致呈椭圆形,东面是湘水,北面和西面都是湘水和绵水交汇之后的汞江。县城内有十字街,从中心通往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分别是东街、西街、南街和北街。东、西街以南的部分,已经全部现代化,基本上没有老房子了,以北的部分虽然也有现代化的楼房,但是还保留了相当多的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包括半圈城墙、一座文庙和两座祠堂(其中有赖声川先生家的赖氏祠堂),以及为数不少的传统民居和店铺。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工商银行(营业部与宿舍楼),也完整地保留下来。另外还有两棵树龄三百多年、树冠如张开巨伞的大榕树,矗立在北街的两头,仿佛是一直守护在当地的两名大将军。以上这些历史元素加总起来,也可以说有蛮可观的丰富度。

老工商银行
基于这样一个现状,还能不能把会昌县城“恢复”成一个古城或古镇呢?赖导自己觉得没把握,于是他把自己在上海工作的连襟,也就是杨维桢先生,给请到会昌来,让他帮着给把把脉。
杨老师把会昌这残存的半个老县城,里里外外地走了一遍又一遍,第一感觉是“不好做,难度相当大”,因为,一是残破,二是已经有不少的现代楼房。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会昌县领导又请他看了一个当时另外一家设计单位做的会昌老县城的规划方案。在这个方案里,老房子基本都被拆除,然后建几栋高层住宅,再配上一个购物中心。要是按这个方案,会昌老县城就算是要彻底消失了,这也将彻底断了请赖声川先生在会昌办戏剧节的设想。
还有没有可能补救?杨老师首先是凭借他多年在汤臣集团做设计攒下的经验,给大致地算了一笔账。拆迁成本是多少,按当前房价能收入多少。他很快得出结论,按这家设计单位的方案做,将是入不敷出的,对县政府来说是个亏本的买卖。
房地产的路子走不通,还得回到文化这条路。杨老师继续苦思冥想。他观察到,在会昌老县城的东面,隔着汞江,有一座岚山。岚山上有岚山公园,是会昌县城的很多市民们天天都要散步爬山的一个去处。有一天,杨老师也跟着市民们爬上了岚山公园。他从据说是当年毛主席写下《清平乐.会昌》的亭子上眺望着会昌县城,这时候他突然想到,如果把会昌老县城1980年之前的建筑全部保留,再从城外的老码头架一座浮桥,跨过汞江,连到岚山公园,那就等于是把老县城这个“文化公园”和岚山这个“森林公园”给打通了。这个组合所产生的作用,可就大多了。这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效应。再跟赖声川的戏剧以及戏剧节相结合,那就有可能成为会昌文化发展的一个强力引擎!
想通这一点,杨维桢老师就有了信心。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县政府,县政府又召集各部门开了讨论会,决定按杨老师的思路来重新调整老县城的规划设计方案。
事情发展至此,我的感觉是会昌县正在谋划一盘大棋,一盘要花上十年的时间,用文化复兴事业来带动会昌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棋。我本人非常高兴,能够成为这盘大棋的一个观察者。
在这两期专栏的最后,我还想谈两点体会。
一个体会,是关于会昌县领导从赖公庙会这件事,来着手统一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这让我想到了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赖公庙里举行祈雨仪式。赖公本是当地的一个小神,赖公庙原本也只是一座小庙。据县志记载,赖公庙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1482年;到明正德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17年,被朝廷派来江西南部平叛的王阳明,在一次圆满完成任务、班师回赣州城时,路过了会昌。他到赖公庙里举行了一次祈雨,而天公也果然应验下了雨。赖公庙自此之后,名声大震,成为会昌县的第一神庙。我自己的猜测,这次王阳明祈雨事件,对于赖公庙来说是一件真正的大事。正是有了王阳明这位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的大儒的加持,一个地方小庙才骤然间有了地位的拔高。
赖公庙会01
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就来了。王阳明这位大儒难道真的相信,到一个地方小庙去求雨会灵验?儒家的理念,可是“敬鬼神而远之”的。我对此的理解是,王阳明此举与其说是求雨,倒不如说是一场获取地方百姓认同的“表演”——通过认可并且尊重一个地方神灵,从而拉近了与地方群众的关系,这对于他镇压作乱的土匪,那可能是有着极好的作用的。从这个角度看,会昌县领导的策略跟500年前王阳明的举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个体会,是关于贫困县应该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昌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花了这么大力气来搞文化事业,这看上去似乎是有问题的。既然贫困,就应该努力发展经济才对啊,搞什么戏剧?我对此的理解是这样的,贫困县之所以一直是贫困县,正是因为她们在发展经济上缺乏基础和条件,否则早就脱离贫困了。在这样的地方,直接想从经济发展上做文章往往是难度很大的,除非是赶上一些特殊的好机会,比如大企业进驻、新发现矿藏等等。反而是在文化上另辟蹊径,或许能闯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道路。
旅游业是介于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一个行业。在风景资源特别好的地方,做旅游有可能在短期之内就出成绩。在风景资源一般好的地方,纯做旅游也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需要工作很耐心,方法很得当,而且还要结合以其他强有力的支持因素,才可能做成。而当这种结合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不把她当作旅游业看待,而更倾向于把她看成一个强大的文化品牌。会昌县,就属于这么一个“风景资源一般好”的地方。她只有和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因素相结合,旅游业才有希望。这个强有力的支持因素,目前看来应该就是赖声川的戏剧。
我在会昌影剧院里看《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禁在想,假如会昌县的所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们,都可以时不常地欣赏到这么高水平的戏剧,那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实在太有好处了。经过这样一种人文气质熏陶和培养出来的人,岂止是属于会昌县这一个地方的,他们更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

好了,关于会昌的分享就到这里。今年的赖公庙会已经结束,欢迎你在明年的七月初六来会昌,参加赖公庙会,欣赏赖声川大戏。
—— 推荐阅读 ——
名人荟萃(随机排列)
李光耀 |他信 英拉|熊德龙 |吴德芳 |叶澄海 |曾宪梓|赖国传|刘水|缪寿良|邹锡昌|田家炳 /田家炳(独家录音)|李东生|黄章| 姚良松|黄馨祥|张一鸣|王兴|蓝灿辉|张德兆|蓝珍
周仰杰(Jimmy Choo)|温惠仁(Robert Wan)|伍冰枝|陈香梅|
丘成桐|郭华榕|邱晓华|陈兴动|黄旭华|杨伟光|蒲慕明|饶宗颐|张胜友|刘仰曾|罗寿环| 王天与
林风眠|李金发|罗大佑|侯孝贤|野曼|罗九香|李惠堂|张国荣|方文山|谢宇威|何雯娜|邹鲁|彭于晏|李丹妮|巫漪丽|张浚生|罗伟雄
叶剑英|罗卓英|抗战客家|孙中山|姚子青|蒲良楼|朱德 |
太平天国|曾国藩(1,2,3)|罗芳伯|朱熹和他的客家后代
潘了拳| 何南凤
……
文化随笔
故居 |山歌 |楹联 |堂号 |武功 |食茶 |寻梦环游 |客家女 |长相/颜值 |抗战 |建筑 |月光光 |童谣 |互联网龙岩帮 |大河 |LOGO |客家话 |冬至 |圩日 |语文 |学堂 |正月半 |爱情 |客家民谣 |王子和公主 |客家来源 |祖先和福 |文雅的靠椅 |客家服装(蓝衫、大襟衫) |围龙屋 |崇龙文化上灯 |客家阿婆 |华侨家史 |客家药、酒 、药酒 | 客家与一带一路 |客家女防身|韩江(1,2,3) | 加拿大 | 毛里求斯 | 梅县 | 灵光寺 | 世界客都 | 石楣杆|客家端午 |
~~ ~~ ~~ ~~ ~~ ~~ ~~ ~~ ~~ ~~
这里写的是客家名人,看的却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