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师

仙人球防辐射吗【视频】正确的楷书和草书是类似的,错误的楷书和草书各有各的错误:视频演示“写真如草,写草如真”-寓诸无竟

【视频】正确的楷书和草书是类似的,错误的楷书和草书各有各的错误:视频演示“写真如草,写草如真”-寓诸无竟


下面是我在古典精舍书法课上的一段教学视频,由学员李芳用手机拍摄。本来是在临写褚遂良《倪宽赞》,因学员问及草书节奏与楷书的区别,就顺手把《倪宽赞》的一行写成了草书,方便大家对照,看看古人说的“写真如草、写草如真”究竟是什么意思?然后又模仿了一下草书的常见错误写法,李晞彤以及楷书的常见错误写法,发现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在书法中可能也是有道理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无竟寓书法教学视频,临褚遂良《倪宽赞》时示范“写真如草、写草如真”,学员李芳手机拍摄。
无竟寓注虞世南笔髓论·释草
见收拙著《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甜瓜皮,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下面大字是虞世南原文,小字是我作的注)。
草则纵心奔放,纵心奔放,非惟纵笔奔放。《法书考》迟速篇载右军《笔势论》云:“下笔不用急巴黎谍影,故须迟,何也?笔为将军,故须持重。心欲急,不欲迟,何也?心为箭锋,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草以使转为形质”(《书谱》),故草书之势绵长,非纵心不能远,非奔放不能贯也。且心愈纵,则笔当愈收,气当愈静,其势乃得如茧抽丝,绵绵不绝,动而愈出露营之歌。浅人徒为草形所惑,以为草书可纵笔挥毫,任意为之,实乃大谬。赵壹《非草书》讥伯英之徒“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虽不知书者之言,亦可见古人作草书,绝非仓促纵笔而为也。即令唐以后狂草,观郁孤台帖黄庭坚草书可知,亦纵心而敛笔之作也。其意虽逸,其书不急也。覆腕转蹙,使转之际,腕先发力,以腕带指,以指带笔,以笔带毫,则行笔紧惕,气不松懈。悬管聚锋,草书平面运动是否到位,决定字形字法是否正确,故书草常不易兼顾提按。如能兼顾,则非但形态到位,且性情生动矣。故孙过庭《书谱》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悬管聚锋之际,使转形质已办,而点画性情欲出之时也。柔毫外拓。柔当通揉。揉毫蓄势,则外拓亦有内涵,非一味张扬也。左为外,右为内,参上章所谓“内旋外拓”注。笔势左旋为外,右旋为内。所以旋者,腕之运指、指之捻管,联动而成者也,未可偏废鬼师典韦。偏废则意少。腕出筋,指出骨。筋骨停匀,方臻妙道。今之论书者,有主腕不主指者,有主指不主腕者,皆一偏之得也。起伏连卷,一左一右,一内一外,一阴一阳,一呼一应,一起一伏,故连绵不绝,笔势无尽。收揽吐纳,内转藏锋。此篆法也。草法实通篆法。勿谓《笔髓论》何以无“释篆”?其法实在此。试观黄山谷行书多露锋遽折,而草则多藏锋圆转。故行草之间,草虽状貌更放,而精神与笔法实更圆融内敛。既如舞袖华山仙门,挥拂而萦纡;衣袖广长而软,而善舞者所以能舞之不息者,以善接力也;毫软锋长而善书者所以能跌宕起伏者,以善趁势也。诗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盖言此也。左右呼应,接力趁势,则虽柔能刚,刚而不虐矣。舞袖之道,力在空中,故挥拂而遒婉,萦纡而刚健,刚柔并济之道也,书道似之。后有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书道,实不若虞永兴舞袖之喻为得也。蔡伯喈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所以生者以此。又若垂藤十束多多良,樛盘而缭绕。藤非枯枝,生气贯通其间,故虽盘郁而畅达王山齐,虽缭绕而脉顺。蹙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一势将尽而一势将起也。势势相续之际,生死之机也。蔡伯喈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招远皮革城。”其来不迎则起笔有节,其去不将则收笔不过。起收有度则转接无痕,如腾猿过树,跌宕自如矣。逸虬得水,一作逸蚪得水,一作跃鲤透泉,皆趁势逸出之态也。轻兵追虏,烈火燎原。趁势之谓也。或气雄而不可抑,养气之功也。孟子所谓“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者也。或势逸而不可止。兴生气,气生势,势极则逸。逸势之于书,犹鬼神之于气血,皆不可止者也。《中庸》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纵狂逸放,不违笔意也。孔子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何以能之?以道殉身,则身无非道矣。书道亦如是。纵狂逸放而不违笔意者,纵其心而不纵其笔,逸于人而不逸于道,则以道殉笔,笔无非道矣。右军云或作羲之云:“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能越。字大而不觉其大,画长而不觉其长,意到笔到也;断而不觉其断,势相呼应而气脉通也。或连或绝,如花乱飞。自在飞花随风乱舞而莫不顺势,且自相避让阳春凌霄岩,每留气眼毛方圆微博,绝无一片落于气息不通之死地,故庞居士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其义同此。诚能如此,则连带而萧散,断绝而贯通,莫不生动也。若强逸意而不相副,一本作“若雄若强,逸意而不相符”。亦何益矣?学者但须养气集义、涵泳蓄势、把玩兴味,毫端自有逸致,非强求能得。王船山读《诗》至于《葛覃》“黄鸟于飞”而悟“道生于余心,心生于余力,力生于余情”,盖深知逸意者也。但先缓引兴,引兴须缓,犹《易》所谓“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学记》所谓“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之义也。心逸自急也。涵泳既久,兴味盎然,乃欲急索纸笔,非欲强之之谓也。仍接锋而取兴,兴尽则已。”《诗》云:“亦既见止汉献帝新传,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此之谓也。又生〈扌族〉锋,盖即郑杓《衍极》刘注所谓“簇锋着纸为迟涩”也。仍毫端之奇,仍,因也。因毫端之势而导之,故奇象环生,若出自然。象兔丝之萦结,兔丝即菟丝,善攀援缠绕,其子入本草。转剔刓角,多钩篆体艾斯库伯,刓音丸,削也。《楚辞·九章》:“刓方以为圆。”孙过庭《书谱》谓“篆尚婉而通”而“草贵流而畅”,皆宜圆转为主而剔刓圭角也。故草法实通篆法,且尤以大草为甚。章草则犹存八分之势,圆转内包之外,尤多外拓。书体始于篆而终于大草,两极相通,原始反终,至矣!或“篆体”二字属下,“转剔刓角多钩”连读,不通。或如蛇形,或如兵阵。蛇形者,其圆也,其连也;兵阵者,其方也,其断也。方圆无定形刘济源,连断无常势,随时变化,首尾呼应,则臻于道矣掌酷小说网。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孙子云:“夫兵形象水九岁酷皇后,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书道似之,贵因势而生形,忌依形以固体。《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得其势而生形体,则其形体有生气,可化裁变通,既可因其形而上至于道,亦可因其形而下立其体,成一家之格。否则就形求体,体且难立,遑论达道?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赵松雪云:“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浅俗学书,惟以结体为意,不知体生于象,象生于势,势生于气,气生于意,意生于兴,兴生于心之感物,心之感物生于天命之性。《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亦书道之所以然与教学原理也仙人球防辐射吗。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中百商务网。”书之大原出于天,而教学之要在于心也。以书尽心,以至于知性知天,书乃谓之道,可修而成教矣。



这幅小作品是写在牛皮纸信封上的,内容就是上面注的《笔髓论·释草》中的一段,近日在《东方艺术·书法》杂志中与我的专栏文章一起刊出(另有林俊臣的评论文章,近日将发出)。

写笔髓论注中的“字为城池”,用芸薇给的仿旧三希堂纸。

拙著《心术与笔法》扉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丛书,2016年,各大网站有售)。
附识:近来颇有些哲学朋友质问我为什么放弃哲学西安技师学院,转向艺术?还有书画界的朋友直言不讳地批判我“抢饭碗”。我的回答很简单:一大弦戏,我没有放弃哲学;二,我对任何饭碗毫无兴趣。更具体的回答可批评参考下面几篇文章:
《书画观复:除了划拉手机屏,手指还有什么用?论书画学习作为日常修养的生活方式》
《必须重建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学术才有希望:吉林大学七十周年校庆答学生问》
《无言的显象:无竟寓书画艺术中的时代轨迹》
《心术与笔法目录及张祥龙序、周春健序、李弢序、燕凯序》
《气的习练:美学在这个时代为什么重要?》
《困学到如今:无竟寓答澎湃记者问》
《书法:从日常工夫到专业奶酪》
我自知写的很差,差得很远。之所以不惮献丑,不断发出习作乃至视频,一是为了暴露缺点,获得批评指点,促我提高,二是想做点书法普及推广工作,希望能带动网友写写字,把书法作为一种日常修养的生活方式杨小黎。尤其是对于人文专业的学者和学生来说,我特别希望大家都能拿起笔,读书之余写一写,坐车的时候读读古人法帖。我现在带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研究生也都开始写写书法。我们的每周师友聚会上,大家除了交流读书心得和论文进展之外,也都会切磋切磋书法。同学们都觉得书法的学习不但没有耽误哲学学业,反而对于修身体道有很大的帮助。至于艺术专业的饭碗,谁爱抢谁抢去,真正的读书人和修行人根本不care,呵呵。

老爸题壁,在老家的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