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什么叫干股【视频】氨,埋葬80%新手养鱼的无形杀手-子非鱼救助小站

【视频】氨,埋葬80%新手养鱼的无形杀手-子非鱼救助小站

上帝给了我们头脑思维,什么叫干股 要的是我们刨根问底,掌握各种知识,见过很多拿着上万的设备,依然养不活鱼的,那是真的不理解水。养鱼必须要肃清源头,知道个所以然,不然就是蒙眼狂奔,无故断送许多鱼儿性命,子非鱼看到很多好为人师的人,唯一的绝招就是硝化细菌,貌似硝化细菌是万能药,这种模糊不清的理论灌输,因为隔着网络,不需要负责,因为也没办法负责,鱼儿的生死有太多因素可以影响,随便一个理由都可以推脱误导的责任。所以这也是子非鱼想做的事情,从0基础开始做起,一点点带你了解看不见的水里学问。
氨NH?,(Ammonia,即阿摩尼亚),如果不养鱼,可能这种化学物质永远不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是只要你家里有鱼,这种物质就来了,它是鱼儿粪便里必然的产物,无色无形。
这里要澄清2个误区:
1、既然是排便,那我看到就抽,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答:否定,1、你不会有那么多人力、时间一直盯着鱼儿排便。2、粪便产生了,会溶解出很多看不见的物质,所以捞的办法是行不通的。3、氨的来源不止粪便一个渠道。4、频繁的换水,频繁的波动水体,对鱼儿来说是种折磨。
2、是否只有淡水鱼会产生氨?
答: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氨都是主要排泄物,能占到鱼类排泄物70%-90%的比重。
氨解析:

化学课,来认识下氨
分子式为氨NH?,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8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NH4OH),具有极强的亲脂性(化合物融解在脂肪、油、脂质或非极性溶剂的能力,此处可以理解为溶解在鱼皮肤、血液的能力),渗透性、腐蚀性等化学特性,危险性与毒性很强。

在水族饲养中,氨通常会有两种形式的存在,一种是氨NH3:一个中心氮原子(N),集合三个氢原子(H),四个另一种是铵NH4+(铵根离子),二者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二者转化条件:
PH值决定了氨与铵的相对转化,记住是相对的。溶于水中的氨,形成氨水(NH4OH),当PH值<7时,NH4OH会全部转化为铵,氨是不存在的。
化学反应如下:NH3+H2O=NH4OH=NH4+和OH?(氢氧根),因为酸性水能提供更多H?离子,促使NH3转化为NH4+(铵根离子)。
当PH>7时,氨与铵会同时存在,二者之和成为总氨量。但是随着PH值升高,总氨量中铵的比例会逐渐变少,氨的比例会持续增加。
可以这么说PH具有左右氨浓度的能力,进而可以控制氨的危害。例如:在28度时,PH值若为7.6泰剧女奴,在一定的总氨量中,氨的比率只有2.71%;如果把PH提升到8.0,氨的比率则提高为6.54%,当然后者的氨浓度较高,毒性当然也较强。

这里同时能解释为何习惯了酸性水的南美鱼,对PH特别敏感的原因,更主要是惧怕硬水中氨与铵的转变。
氨的产生途径:
1、鱼的呼吸:鱼通过鳃部可以直接将体内产生的氨排出体外,这是一部分直接来源。
2、鱼的尿液:鱼的尿液中含有氨,虽然不多。
3、主要来源是鱼缸中的氨化作用(Ammoniation),是指鱼缸中的含氮(例如蛋白质)经微生物作用分解产生氨的过程。氨化反应是鱼入缸之后第一个无法控制,必然开启,生生不息的反应,就算鱼死了,只要你不捞出来,就会一直进行,至到鱼的尸体被分解殆尽邓鼓,转变为其他物质李馥莹。
由于氨化学性质颇为稳定,溶水性极佳,因此这些从氨化作用衍生出来的氨,就不断被溶解、积累在水中,到达一定浓度就开始对鱼儿性命构成威胁,也成为埋葬很多新手养鱼之路的头号拦路虎蒋朗朗。因为很多新手是没有菌群概念的死灵仙,只会单纯的认为有水就能活鱼,或对过滤的概念仅仅是停留自滤水等物理过滤的层面,没有建立生化过滤的概念。
如同硝化细菌(群)《硝化细菌群介绍》一样的电击男,氨化细菌(群)也是很多菌群组成(例如芽孢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假单胞菌等等),它们分泌蛋白酶,分解鱼缸中中蛋白中等有机物的能力最强,同时释放出氨。
同时还有一些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也能分泌蛋白酶,在细胞外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胺基酸和氨,它们与氨化细菌统称为氨化微生物。

所以鱼缸中永远都是有菌的,连菌都养不活的水,是不太可能养活鱼的,古人说的水至清则无鱼,至清指的则是无菌的至清,一片死寂的清澈,所以古人对鱼和水的认知还是挺牛的。
鱼缸一定要有一个菌群思维和动态平衡思维。可以说只要鱼缸内有含氮的有机物,如食物残渣、鱼粪便、虾肉残渣等等,氨化微生物就会一直分解它们,昼夜不停息,所以这个氨化作用是一直动态的存在,氨的含量与有机物数量成正比桂花蛋。另外李富真,鱼本身新陈代谢也产生部分按。由此观之,氨在鱼缸中是无法避免会产生的。

从上面氨的产生渠道来看漫长的婚约,我们不难得出,温度越高,鱼新产代谢越快;鱼越多越大,产生的排便就越多;喂的越多,粪便等有机物就会越多。因此,开缸阶段,如果鱼儿数量太多,氨的浓度将会不可控,这个浓度一旦超标,鱼必挂。
这也是我一直反对在开缸初期大密度入鱼的原因,只有严格控制入鱼数量,才能不至于氨超标,为硝化细菌群的繁殖留出时间。
氨的危害:
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但是在硝化系统成熟的鱼缸中,氨也在每时每刻都在被分解,因此基本不会威胁到鱼儿性命。但是在新开的缸中,因为硝化系统尚未建立,所以氨的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氨会透过鱼的皮肤和鳃部侵入鱼身体内部,因为氨有溶脂性。我们不讨论特例,因为有些鱼儿因为皮肤构造问题王兆力,对氨的渗透有一定不同。如果没有成熟硝化系统k952,大多数鱼儿是无法抵抗氨渗透的。
中毒症状如下:
氨对鱼类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阻碍鱼类自身氨的排泄量,使血液和组织中氨浓度升高,从而降低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氨中毒时血液呈现褐色。低浓度慢性中毒,鱼类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高浓度急性中毒,鱼类表现为在水中乱窜,或下沉,侧卧,痉挛,鳍条舒展基部出血,体色变淡一起打鬼子,体表黏液增多,霍晓红呼吸急促,鳃丝呈紫黑色,可引起死亡。
如果伴随着饲主开缸初期按耐不住激情大量喂食,氨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累积,会在短时间让鱼儿毙命。
氨的测量:

某猫、某东,搜索水族测试、鱼缸测试等关键词一堆用品,建议选择一些品牌,怎么用,都有方法,不再详述威宁谢,自己学。
理想的氨浓度控制:
氨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通过工具测量到,所以分解氨是开缸的头等大事。理想的氨浓度是是0ppm,不过理想状态总是很难的。尤其是PH>7.5的水族缸,很难做到这一点,运行了很久的老缸和水草缸还有可能达到这一点。
氨还是有个安全值的,0ppm是最理想的,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要构筑强大生化过滤,是可以达到的,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很恐怖挂名王妃。
在0.01-0.02ppm的浓度下:
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此以往会慢性中毒。氨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
在0.02-0.05ppm浓度下:
氨会和其他疾病一同加速鱼类死亡。
在0.05-0.2ppm浓度下:
会直接破会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超过0.2ppm以上,基本上很多鱼类都会产生急性中毒而暴毙。
从上面个的数值来看,我们在日常饲养中最理想状态是0ppm,安全值是在0.02ppm以下,这里要澄清的是,在日常测试中,一次测试轻微超标不必太害怕,例如在鱼儿喂食后,可能是有短暂超标会被测试到。因为鱼缸是动态的,这一秒的轻微超标,下一秒可能就被分解了。
鱼儿的中毒是长期的过程,是几天甚至十几天的累积过程,如果是连续2—5天的超标,就要引起注意了。
氨的解决方案:
在超标很多的缸体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快速调整,保命的方案如下:
A:快速急救的方法就是首推换水,立竿见影,停食,一定要停食。
B:其次是老滤材添加法,老滤材进入后,老滤材的本质是硝化细菌群数量的增加,效果是最好最持久的,这个方法通常不容易做到,这需要你家里或邻居还有一个运行成熟的老缸。同时停食,一定要停食。
C:当然也可以调酸,但是通常调酸是不太容易的,同时酸碱度的急速变化,也会造成鱼的不适应,因此一般不推荐。同时停食小菊的春天,一定要停食宗顺康。

以上是急救的方法,氨的终极决方案就是建立硝化细菌群,让鱼缸有硝化反应的存在,准确是说分解氨是亚硝酸菌,带来的产物是亚硝酸盐,这硝化反应中的第一步,很重要。后面的产物亚硝酸盐我们下一章节再分解。
这看不见的氨,很多新手如果你还认为是扯淡,子非鱼也不想多解释,子非鱼无意把养鱼复杂化,因为复杂的理论,为的是更简单的操作;当然很多养活的老手,可能不了解原理,依然能养活鱼,其实很好解释,你不会造汽车,但是你会开汽车,理同。只是汽车不工作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咋办,所以复杂的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更清晰的操作思路。
懒惰和拿来主义的代价是很昂贵的,知识经验不对等是有的,你如果真的想养好鱼,就要踏踏实实学点东西。
总结:
1、氨(NH3),剧毒。
2、氨化反应:氨化微生物群合力完成的反应,鱼只要入缸,这个反应就开始了,不可避免,昼夜不息石中鱼,除非鱼被捞走大峡谷遗宝。对鱼儿有威胁的产物就是:氨(NH3),剧毒;其他产物可忽略浪子官场 。
3、《硝化细菌群介绍》中:亚硝酸菌群负责分解氨,产物是亚硝酸盐,参考上图,这是硝化反应第一步。
4、氨化反应,是鱼缸开始的最早反应,鱼入缸,随之而来。硝化反应开启的比较慢,大概在一周之后。

24K金龙鱼,仅供欣赏
推荐阅读,爱看不看:
1、《下盐的量,用法,作用、原理一次性全告诉你》
2、《如何正确翻洗滤材》
3、《瞅瞅,硝化细菌群长这样的》
4、《暗夜的杀手——清道夫》
5、《懒人洗粗、细沙,收好不谢》
6、《上滤简介及常见设计方式》《底滤简介及一些设计方式》
7、《如何正确选择潜水泵》、《如何正确选择加温棒》
8、深度解析干湿分离应用《谈谈干湿分离》
更新日志: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