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师贺兰回小积极开展流行性乙脑防治工作-贺兰县回民小学
陈凯师
为了进一步做好2018年乙型脑炎等秋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杜绝乙脑等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心健康,自开学以来,贺兰回小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召开教职工防治乙脑动员会议,协调各科室工作人员,通力协作,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乙脑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组织校领导召开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工作会议,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网络平台、校园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乙型脑炎相关知识和防治措施,开展校医国旗下主题教育活动“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从防蚊灭蚊做起”,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还对校园里的杂草进行铲除、清运垃圾堆等方式,为校园创造干净、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并且采取预防性消毒和喷洒药物杀蚊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教学楼前后、厕所、操场、草地、积水潭等蚊虫孳生源进行消毒灭蚊,切实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我校教师也通过对各办公场所等地方进行污垢清洗、垃圾清扫、尘土擦除等方式,为办公、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今后我校还将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按照疫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各班班主任严格执行每日一报制度,及时上报学生每日出勤,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按照疫情报告制度,以最快的方式上报。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乙脑吧!
“乙脑”是什么?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科学家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乙脑感染大揭秘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如:猪、牛、马、鸡、鸭、鹅等)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脑病毒通常在蚊--猪--蚊等动物间循环。有报道表明从蝙蝠中分离出乙脑病毒,认为蝙蝠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和长期宿主。
乙脑主要通关蚊子叮咬而传播,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都能传播本病,而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乙脑的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但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经过流行季节的幼猪,故要搞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人畜居住地分开;应用疫苗免疫幼猪,以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从而控制人群中的乙脑流行。
防蚊、灭蚊
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病毒传播的根本措施。应消灭蚊子滋生地,灭越冬蚊和早春蚊,重点做好牲畜棚等场所的灭蚊工作,减少人群感染机会;使用蚊帐、蚊香,涂擦驱蚊液等措施防止被蚊子叮咬。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乙脑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地鼠肾细胞灭活和减毒活疫苗,保护率可达60%-90%。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秋日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