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师贴敷治疗丨4则贴敷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案例(止咳效果显著)-养生正道
陈凯师 ↑ 点击上方【养生正道】关注我们 ↑导读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一般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扰肺所致。咳嗽多见于西医疾病上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编辑/三木)
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可互相影响为病,外感咳嗽迁延日久,可致脏腑病变,转为内伤咳嗽;肺虚卫外不固,则易受外邪而引发外热咳嗽,故两者可互为因果。
现代临床案例
1案一:寒咳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李氏观察寒咳贴(由麻黄、细辛、白芷、皂角、郁金、前胡、百部、川椒、附子、干姜、龙脑冰、薄荷冰组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每对大贴30g(成人用),小贴20g(儿童用),每包1对,贴于前胸膻中至天突穴,后背大椎、大杼到肺俞穴,每贴连续使用10日,隔日再用第2贴,疗程治疗时间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之间的寒冷季节。结果:有效率为80%,且病程在5年以内者有效率86%,而20年以上患者有效率57%。皂角
按释:
方中麻黄、细辛、白芷温肺经,散寒邪,宣肺平喘,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肿胀;附子、干姜、川椒温通三经,祛寒解凝;皂角利气化痰散结,能治顽痰胶固;郁金行气散瘀;前胡增强呼吸道分泌,利痰排出,使肺部瘀痰、毒素、致癌物质随痰排出体外;百部为止咳良药;龙脑冰、薄荷冰芳香利窍,增强体表通透性,利于药物吸收以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化瘀祛痰、止咳平喘之效。本膏前贴膻中至天突穴,涵盖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后贴大杼至肺俞穴,涵盖风门、定喘、大椎、身柱、陶道,均为止咳平喘主穴;膻中为心包之募,气之所会;肺俞乃肺经经气的输注之穴;身柱“身之支柱也”,内应肺系,外在肺俞之中。
李勇,寒咳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类280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5):56-57.
2案二: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
章氏对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夏季三伏天穴位贴敷肺俞、风门、膏肓(双侧)治疗。将白芥子2g、延胡索2g、生甘遂1g、生川乌1g、牙皂1g、桂枝1g研粉后,用生姜汁加麻油(或菜油)调成药饼,在药饼中间加公丁香粉0.2g,隔10日外敷1次,连敷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有效率达70.8%,红细胞C?b受体花环率、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公丁香粉
按释:
据现代研究,肺俞穴可使肺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增加肺通气量。风门穴具有益气固表、祛风解表的作用,可调整肺通气量。膏肓穴具有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章惠陵,陈松泉,张润玉,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的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1995,(3):9-10.
3案三: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
孙氏在三伏天运用中药贴敷穴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28例。甘遂1份,细辛1份,延胡索、白芥子各2份,混合干燥研成淡黄色粉末备用),丁桂散(丁香、肉桂等份研末)适量,另取生姜(以老姜为优)洗净捣烂榨汁,瓶装冷蔵备用。用时取淡黄色药粉,放入碗中,加入生姜汁调匀,将调匀之药泥分别置于塑料盖,在中间撒上少许丁桂散。然后把塑料盖贴敷于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穴。结果:总有效率89.94%。中药贴敷准备
按释:
方中白芥子、细辛、生姜均辛温,有温肺化饮、散寒止咳之功;延胡索有解痉平喘的作用;丁香、肉柱亦有辛温之性,肉桂还有温肾之用。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属于背俞穴,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膏肓穴主治咳嗽、气喘;定喘穴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对肺脏其有相对的特异性,三穴相配可宣肺降气平喘。
孙文嘉. 中药贴敷穴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28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5):63.
4案四:贴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慈氏等研究中药(炙麻黄30g、杏仁35g、生石膏50g、桔梗20g、甘遂20g、白芥子30g、山豆根15g、生半夏30g、桑白皮30g、冰片20g,共为细末)贴敷天突、中府、定喘、肺俞穴治疗急性支气管炎73例的疗效。每6日1次,2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41例,总有效率97.2%。桔梗
按释:
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杏仁、生石膏、结梗、甘遂、白芥子、山豆根、生半夏,桑白皮止咳化痰降逆;冰片芳香走窜,尽快引药直达病所;姜汁调药可增强化痰的作用。诸药配伍,收到了清热宣肺、止咳平喘、降气化痰之功效。
慈玉莹,张婧,王淑荣,贴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73例.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 (1):13.
点评
--Comment--
咳嗽作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多属邪实,应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在祛邪的同时,应扶正补虚。贴敷部位以手太阴肺经穴位、足太阴牌经穴位、背俞穴为主,并根据证型的不同,分别配合其他穴位。针对一到寒冷季节就出现咳嗽或病情加重的患者,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三伏天进行贴敷,通过鼓舞正气,达到祛病防病的目的,但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应慎用贴敷疗法。
风寒咳嗽药物多用麻黄、杏仁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如兼见寒饮伏肺,症见咳嗽遇冷加重,或平素伏而不作,每遇寒即发,咳痰量多,清稀者,可加用干姜、细辛、白芥子等药,以温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药物可选用牛蒡子、青蒿等药,以增强疏风清热,止咳化之效;痰湿咳嗽多选用半夏、茯苓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药物;痰热蕴肺之咳嗽多用鱼腥草、海蛤壳、青黛等清肺化痰之品;阴虚燥咳可选用沙参、麦冬、玉竹等药,可起到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目的,兼有气虚之证,可加用党参、红参等健脾益气之药。
对于咳嗽的预防,平时注意保暖,慎避风塞。嗜烟、酒者,应戒绝。
附:咳嗽辨证
1.外感咳嗽多为新病,病程较短,起病急骤,或兼有表证。兼见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咯痰色白、稀薄,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者,为外感风寒;咳嗽,咯痰黏稠、色黄,咽痛,身热,恶风,汗出,鼻流黄涕,头痛,苔薄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热;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不易咯出,喉痒,咽干痛,口鼻干燥,皮肤干燥,微恶风寒,身热,鼻塞,头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燥。
2.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兼脏腑功能失调症状。兼见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脘痞闷,神疲纳差,苔白腻,脉濡滑者,为痰湿侵肺;咳嗽,气粗,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咳出,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苔黄腻,脉滑数者,为痰热蕴肺;气逆咳嗽,引胁作痛,痰少而黏,面赤咽干,口苦,苔黄少津,脉弦数者.为肝火灼肺;干咳,咳声短,以午后黄昏为剧,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肺阴亏虚。
登场书籍《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二版)》 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二版)
作者:田从豁,彭冬青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