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师

陈凯师贫困、脱贫、致富三部曲 一名贫困户的-赤峰日报

陈凯师贫困、脱贫、致富三部曲 一名贫困户的-赤峰日报

陈凯师

初秋,当记者来到喀旗锦山镇阳坡村时,一块蓝色“众富手工坊”的牌子特别引人注目。这是贫困户于素侠创办的手工作坊,也是喀喇沁旗以贫带贫的典型。
于素侠是喀旗一名农村妇女,也是一名贫困户,从去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于素侠因地制宜,发展手工皮革家庭作坊,逐步发展壮大,并且带动村里的其他贫困人口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一举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在于素侠的家庭作坊里,几台缝纫机前七八名工人正在忙着生产。这些工人都是当地的农民。工人郭丽丽就是本村村民,平时她在于素侠的家庭作坊里打工,农忙时候还可以回家种地,两不耽误。郭丽丽一个月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守家在地,不耽误家里的庄稼活,农闲的时候还能赚点钱。”坐在缝纫机旁的郭丽丽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说。
在和于素侠攀谈中得知,今年51岁的于素侠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原本有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2011年的一天,丈夫的意外身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当时,于素侠的两个孩子正在读高中,婆婆年迈多病,家里就靠几亩山地勉强维持生活,丈夫的意外身故让她背上6万多元的债务,这几乎使她陷入绝境。
为了生计,于素侠开始尝试做护工、当保姆……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于素侠每天都是24小时工作,超负荷工作,导致她的身体也出现了毛病。
常年打零工也不是办法,于素侠的曾祖父、祖父曾经是做皮革加工生意的,于素侠就想是不是应该把老辈皮革生意继续传承下来。
2016年冬天,没有厂房,就在自己家炕上,几个同村的姐妹给缝皮子,然后于素侠再上市场,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受欢迎,结果一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就这样有了信心。
万事开头难,没有场地、没有资金、没有原料、没有市场,只有对皮子拼对方面的技术,于素侠陷入两难中。正在这时,国家送来了好政策,每口人7000块钱的扶贫资金,三口人21000元,这让于素侠有了创业的信心。
当时,听说于素侠有自己发展产业的念头,扶贫工作队帮助协调14万元资金,加上政府给补贴3万元的贴息贷款,于素侠利用这笔钱购买了缝纫机和原材料,用自己家的房子当厂房,就这样,2017年6月,于素侠的“众富手工坊”正式开始招工生产。当年10月份,于素侠生产的汽车坐垫产品销售到赤峰城区、满洲里等地,由于她的产品纯手工缝制,而且上面有各种花纹,非常精致,产品一上市就被抢个精光。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于素侠不知疲倦,加班加点,日夜兼程,第二批、第三批——现在她每个月生产的汽车坐垫10多套,年收入可达到5万多元,于素侠从过去的贫困户变成了女老板。
经过一年多的运转,于素侠的“众富手工坊”已经初具规模,品种有皮毛一体手套、皮棉裤、皮上衣、皮坎肩、皮汽车坐垫、羊皮壁画等几个品种,并且生产和加工已经步入正轨。
这两天,在赤峰市妇联的扶持和电商培训下,于素侠准备发展笤帚苗产业。于素侠所在的乡村有不少山坡地,种植笤帚苗非常适宜,依托巴林左旗十三敖包笤帚苗基地,笤帚苗产业前景广阔。采访结束时,于素侠告诉记者,她准备扩大规模,发展电商产业,这样产品不但可以在本地销售,还可以卖到全国。
记者:李震宇
通讯员:武海潮 李月白
新媒体编辑:聂琪 马雪妍
来源:赤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