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师

陈凯师贤寓镇各村名字的由来,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故事...-定兴生活圈

陈凯师贤寓镇各村名字的由来,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故事...-定兴生活圈

陈凯师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
欢迎发表见解!

据旧志记载: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始置范阳县,治所故城(今河北定兴固城镇)。西汉时期为范阳县,新莽时期更名为顺阴,东汉时期为范阳侯国,三国曹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复置范阳县。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范阳治所由故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范阳为遒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治所移至城子(今河北容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废遒县,入易县。唐、五代、辽、北宋,县境西北属涞水县,西南属易县,东南属容城县。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割易县、涞水、容城三县地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治所在黄村(旧志皇甫店,今定兴县城)。元、明、清及民国沿用至今。1958年,定兴县并入易县、徐水二县。1961年,恢复定兴县建制至今。Welcome to dingxing贤寓镇
据传,战国时期,有于、刘二姓在此定居,因该村靠近运粮河,并设有鲜鱼市,故得名鲜鱼村。后来,清朝拨贡王会吉把鲜鱼村雅化为贤寓。贤寓镇以驻地得名。地处定兴县城西南部,东邻肖村乡、北河镇,南接固城镇,西邻张家庄乡、姚村乡,北靠高里乡。镇政府驻贤寓村财旺路,距定兴县城25公里。
贤寓镇辖区1944年属定易涞县四区,1946年属定兴县(路西)四区,1950年属姚村区。1953年1月建先于、常乐富、北幸、南旺(辖南大牛)四乡。1958年9月建先于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姚村、阎台、张家庄三个公社后,为先于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先于乡,1991年撤乡建镇为贤寓镇。1996年贤寓镇与南大牛乡合并成新的贤寓镇。辖区总人口47107人,12203户。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总面积66.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18.1人。
贤寓
相传战国时期(前475~公元221年) ,有于、刘二姓人家迁此定居。因该村靠运粮河,并有鲜鱼市,借此取村名鲜鱼村。后清朝拔贡王会吉把鲜鱼雅化为贤寓。
常乐富
相传常乐富原名为李奇村,战国时期(前475~公元221)有一将军经常路过此地,往返时常见演戏,又北有沽酒村,南有鲜鱼村,故将该村更名为常乐富。
龙华
龙华原名荣华,位居古运粮河南岸,该地风景优美,意为繁荣华丽,后来把荣华演变为龙华。
陈村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南陈国的国王在战争中失败,被迫逃至此地定居,为怀念其国,故其名为南陈村。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陈村。
南幸
相传战国时期(前475~公元221),此地有一古运粮河,行人或船只路经此地特别困难,故借此取名难行。后因地壳运动,地平河废。难行村雅化为南幸。
北幸
相传战国时期(前475~公元221),该村名为慈村,因位居古运河北岸,自古运粮河南岸的难行村改为南幸以后,该村居北也随之更名为北幸。
西幸
相传战国时期,该村原名孝村,村民是由慈村(今北幸)迁往村西一华里处定居建村的。自古运粮河北岸的慈村更名为北幸以后,该村也随之更名为西幸。
南旺
相传战国时期,该村南有一块地基很高,紧靠古运粮河,登台南望是无边无际的水面,由此的村名南望。后更名为南旺。
百楼
东汉末年(200~220),公孙赞筑城于此,为加强警戒,四周建有许多岗楼,借此取村名百楼。唐贞观十五年(661)冬,太宗李世民征辽,回来时曾驻驿百楼。
南大牛
东汉末年(200~220),公孙瓒率兵驻守此地时,饲养数百头牛,分南北两地放牧,后来放牧人在此定居。因该村位于牧地南部,借此取村名南大牛。
北大牛
东汉末年(200~220),公孙瓒率兵驻守此地时,饲养数百头牛,分南北两地放牧,后来放牧人在此定居。因该村位于牧地北部,借此取村名北大牛。
小牛
唐朝年间(618~907),北大牛村有三户村民迁此居住,因村小故取名小牛。
沽酒
相传战国时期(前475~公元221),燕昭王、乐毅饮酒处。故得村名沽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