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陈凯师贵州赤水丹霞——中国丹霞青年早期的代表-第四纪小分队

陈凯师贵州赤水丹霞——中国丹霞青年早期的代表-第四纪小分队

陈凯师“神秘的赤水河哟,悄悄在流淌,风情万种,一路芬芳,神秘的赤水河哟,天天在歌唱,波涛万里酿美酒,醉了四方……”,哼唱着由著名词作家阎肃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创作的传唱于川黔赤水河流域地区的民歌《赤水情》,马上就会联想到产于赤水河岸的国酒茅台、习酒、郎酒,以及赤水河周围的五粮液、泸州老窖,一条看似普通的河流方圆百里范围内竟然产出了中国最有名的几大白酒,不得不感叹赤水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美酒河;当年毛主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就发生在赤水河两岸,赤水河也被称为英雄河;然而赤水河更加令人神往的是,赤水河两岸分布着中国面积最广大、美景最富集的丹霞地貌,横跨川黔渝两省一市,更是成为中国丹霞青年早期的代表,赤水河因此也被称为“美景河”,跟随美景河的脚步,我们一起揭开赤水丹霞的神秘面纱。

贵州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Làngshān)、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在2010年8月联合“捆绑”申遗成功,共同组成中国南方湿润区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我国第二次联合“捆绑”申遗成功。中国丹霞总共由地域上不相连的六处地区组成,也是我国一次性联合申遗项目最多的世界遗产地,而且六处丹霞总共按照侵蚀不同阶段分为青年早期、青年晚期、壮年早期、壮年晚期、老年早期和老年晚期,赤水丹霞就是青年早期的代表。
一、什么是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众所周知,中国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第四十项世界遗产,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申报(vii)-(x)遴选标准,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六处系列提名地组成。那这几处丹霞是如何成为一项联合申遗主体的呢?
首先,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是中国和世界上丹霞景观的例证。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不但表明中国丹霞六个提名地的遗产价值的独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为中国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也就是说,中国丹霞能够申遗成功,并且一项申遗项目里包含了六处丹霞地貌区,各个项目与项目之间是需要一定的排他性的,也就是说每一处丹霞地貌都具有其他丹霞地貌区不可替代的特性,不能有同质化的嫌疑,那么在申报自然遗产项目时,这六个地方须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捆绑申报,最好的申报组合当然是按照地貌学上的侵蚀年龄顺序来划分地貌的侵蚀新老程度,有六处丹霞地貌,那就有六种不同的侵蚀阶段顺序,中国丹霞各个子项目在申遗过程中得以成为互相没有冲突的一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同时也成为中国遗产申报一次性捆绑联合地方最多的一次世界自然遗产地申报项目。

中国丹霞几个年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地貌学上侵蚀循环理论,当然也是借鉴喀斯特地貌在流水侵蚀的早中晚期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地貌景观现象理论,丹霞地貌也会由于流水侵蚀的作用强弱与时间长短出现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在侵蚀早期,能够看到相较完整的高原侵蚀平面,会出现较为深切的河谷地貌,赤水丹霞就属于青年早期的寝室阶段,随着侵蚀的时间越来越长,沟谷的碎屑岩不断崩落垮塌,山体不断被削尖变小,到最后晚期可能就只剩一个突兀的山头了,浙江江郎山就属于典型的侵蚀晚期地貌。如果用一块蛋糕来形容侵蚀过程,早期侵蚀等于是把完整的蛋糕切下刀痕的过程,越往后期就是蛋糕不断被切开切下来的过程,到了晚期后,蛋糕只剩下一小块儿了,这样可以比较形象地理解侵蚀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
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贵州赤水。赤水丹霞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中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高原的剧烈抬升与流水的强烈下切造成了地形的巨大反差。这里发育了最为典型的阶梯式河谷与最为壮观的丹霞瀑布群,成为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提名地保持了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形成“丹山”、“碧水”、“飞瀑”、“林海”有机结合的丹霞景观。

赤水丹霞
青年晚期——山原峡谷型丹霞:福建泰宁。泰宁盆地记录了白垩纪以来华南板块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演化历史;丹霞地貌区保存了清晰的古剥夷面,被密集的网状峡谷和巷谷分割为破碎的山原面;独特的崖壁洞穴群、密集的深切峡谷曲流和原始的沟谷生态构成罕见的自然特征,成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峡谷急流与密集峰丛紧密结合,山水景观优美;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原生性、生物和生态多样性。

福建泰宁丹霞
壮年早期——密集峰丛型丹霞:湖南崀山。崀山处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交汇处和中国地势的II、III阶梯过渡地带,经历了多次间歇性地壳抬升。崀山以圆顶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为特点,如万笋插天,若万马奔腾;巷谷、线谷和天生桥规模宏大,丹霞喀斯特独特;植被“生态孤岛效应”和生境狭窄特有现象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最完整的地区和动植物协同进化的代表地;其丹霞景观具有罕见自然美和原始属性。在系列提名地中是壮年期峰丛-峰林地貌的代表及丹霞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

湖南崀山
壮年晚期——簇群式峰林型丹霞:广东丹霞山。丹霞山发育在南岭褶皱带中央的构造盆地中,具有单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地貌景观的珍奇性,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及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是发育到壮年中晚期簇群式峰丛峰林型丹霞的代表;在系列提名中热带物种成分最多,沟谷雨林特征最突出;是丹霞生物谱系、丹霞“孤岛效应”与“热岛效应”研究的模式区域。

广东丹霞山
老年早期——疏散宽谷峰林型丹霞:江西龙虎山。龙虎山所在的信江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白垩世膏盐沉积和风沙堆积以及恐龙灾变等重大地质事件,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重要地质演化;突出的侵蚀残余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组合特征,表明这里属于壮年晚期-老年早期疏散峰林宽谷型丹霞的代表。区内保留了难得的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的栖息地;悬崖洞窟中众多的古代悬棺群,中国道教祖庭的文化景观等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水画卷。

江西龙虎山
老年晚期——高位孤峰型丹霞:浙江江郎山。江郎山所在的峡口盆地是一个位于深断裂上的构造盆地。坚硬的方岩组火山碎屑构成的红层,是江郎山孤石撑天地的物质保障。抗侵蚀性不同的岩石由于受到差异性侵蚀而形成地貌上突出的孤峰;地形底部大部分是古代剥夷面。除了孤峰以外,地貌特征还包括狭窄的巷谷、巨大的近垂直的石墙。这里主要处于地貌发展的老年期。耸立在海拔500米古剥夷面之上的三片孤石,讲述了一个活化的老年期-高基座蚀余孤峰型丹霞的科学故事。

浙江江郎山
二、贵州赤水丹霞——中国丹霞青年早期的代表
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紧靠黔北大娄山北麓,扬子准地台西部。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含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处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赤水丹霞旅游区(含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三大景段)、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侏罗纪公园桫椤景区和四洞沟景区、红石野谷景区。现在,赤水丹霞旅游区在申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赤水丹霞区域卫星图(图中深绿色区域全为丹霞地貌区)

赤水大瀑布

佛光岩

燕子岩
三、赤水丹霞地质发育简史
丹霞形成发展赤水丹霞地貌的形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古湖沉积期、抬升剥蚀期、幼年丹霞期以及青年丹霞期。

古湖沉积期
三叠纪中晚期的印支运动,使得四川中台坳发生断陷下沉形成巴蜀古湖,在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期间一直处于的内陆湖盆环境,并沉积了厚达上千米的红层和含煤组合,为后期赤水丹霞地貌的发育准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抬升剥蚀期
白垩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使得四川中台坳脱离内陆湖盆环境,原来在巴蜀古湖中沉积的巨厚红层暴露地表,并在第三纪期间连同其南侧的黔北台隆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间歇性剥蚀夷平过程,形成了多级地形起伏较和缓的夷平面。地形上整体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
青年丹霞I 期
进入第四纪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贵州丹霞赤壁高原掀斜式抬升,导致赤水丹霞的地貌向回春方向发育。四川盆地受到强烈挤压,其边缘地区挤压尤为强烈。由于四川盆地刚性较强,褶皱发育较差,上升幅度不大,大多数地区地层倾角较为和缓,但陡顷的X节理极为发育。赤水丹霞所在的四川盆地南缘地区的侏罗系、白垩系红层受贵州高原的迅速抬升影响,发生显著上升。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在地势上的高差进一步拉大。赤水河及其支流受此影响强烈下切,产生继承性发育,并沿大型节理塑造出较深的峡谷,第三纪形成的古夷平面开始解体。但因下切侵蚀的时间不长,沟谷不深,许多地区还保留了大面积连片的高原面,台地的四周因重力崩塌的影响,开始发育出一些赤壁丹崖,但高度均不大。
青年丹霞II 期
随着赤水河及其支流的不断下切,丹霞地貌向深性发育。东部核心区山顶高度基本一致(1400~1500m),古夷平面依稀可见,山原峡谷型丹霞景观十分典型。“V”形丹霞深谷的数量大大增加,深度也较前一阶段大很多,沟底至山顶的相对高差一般可达数百米。作为赤水丹霞代表性景观的丹霞崖壁不论是数量和还是高度方面,均较前一阶段有很大的发展,高达数百米的丹崖随处可见。西区处于回春发育的青年早期阶段,分水岭地区保留了较大面积的高原面,但周边地区已开始遭受较为强烈的切割而趋于破碎,但峡谷的深度和空间分布密度远不及东部核心区,形态上属于典型的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和东部核心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空间反差。

四、赤水丹霞——孑遗植物桫椤的避难所
赤水丹霞不仅仅有着奇峰、飞瀑,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植物王国,这里是中国桫椤生长最多最密集的地方,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的桫椤自然保护区。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赤水中部葫市镇金沙沟一带,离赤水城40公里,赤枫公路旁侧。是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家“六五”环保计划于1984年在贵州赤水建立的一处以物种保护为主的综合型示范性自然保护区。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唯一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
桫椤:桫椤(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在赤水桫椤保护区随处可见的桫椤树
赤水河流经的赤水丹霞区域,有美酒、美景,红色记忆,更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赤水河是一条生态河,赤水丹霞是中国丹霞青年早期的代表!
责任编辑:卢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