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陈凯师财务困境,怎么判,怎么看,怎么办-好好学习天天长胖

陈凯师财务困境,怎么判,怎么看,怎么办-好好学习天天长胖

陈凯师
经典的MM定理中,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的破产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先来回顾一下课本中的内容吧。话不多说,请看图:

虽然公司金融课本的后几章节详细地介绍了财务困境的相关知识,但由于教学进度的安排,我想大部分同学可能没能在课堂上完整学习这部分内容。而这块内容本身也是资本市场上很重要的板块,同时贾布斯的乐视事件也激起了大家对财务困境的关注,所以我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关于财务困境方面的小知识。

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怎么判——怎样才是财务困境;
怎么看——财务困境的诱因是什么;
怎么办——财务困境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怎么判
财务困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都是先经历一段时间的财务困境,如果没有走出来,那么就成了财务破产,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换句话说,财务困境,就是被枪毙前关在监狱里的过程。
怎样的企业算是进了监狱呢?有下面几种界定概念的角度:
粗暴扣帽子角度。名字前面带ST或者*ST的,就是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ST在股票上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
未雨绸缪的角度。也就是说,定好财务困境的定义,是为了让企业有指标参考,进而可以不陷入财务困境。罗斯给出的定义是: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这种情况也被称作“流量破产”。根据这个原则,企业家们就可以做好自己现金流规划了。(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各种摊销折旧减值-各种应收预付+各种应付预收-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净变动)
长远解决的角度。财务困境是个动态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和经常性,想要去解决它,变现长期资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者对其做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且这种状态持续1年以上。在这样的定义下,企业的流动比率小于1,短期资不抵债,长期又很难筹到资,就不得不去变卖资产了。

怎么看
公司进入财务困境的诱因是什么?学者们将这些原因简单得归为了三类:
财务因素、治理因素、宏观经济因素
1、财务因素
在考虑到财务因素怎样引发财务困境的时候,学者往往是通过多元回归的方式建立预测的模型,跑出来后来看看解释的力度,最后选出一系列影响力大的指标。
财务上的变量被分为了三类:
a)财务指标类;
b)现金流量类;
c)市场收益率类
a)财务指标类类
最能显著影响的因子如下表所示:
其中,“正“表示该因子数值越大,出现财务困境的概率越高。
b)现金流类
从现金流的角度看,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债务, 而且又无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时, 那么公司最终将破产。因此, 过去和现在的现金流量应能很好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和破产概率。
实证研究也表明,破产公司破产前五年内经营现金流的值和非破产公司有显著差异。
c)市场收益率类
股票市场收益率信息也可以像财务指标一样可以预测财务困境。陷入财务困境前的公司,一来大概率地有着1-3年负的市场收益率;二来在股票市场上波动性比优质公司大得多。
2、治理因素
如果说财务因素是出现财务困境前的表象,那么治理因素就是这一切背后的深层原因。
学者将治理因素分为了:
a)股权结构;
b)董事会结构;
c)代理问题
a)股权结构
一般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的价值呈现倒U型关系,具体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公司价值越小,公司破产概率越高。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告诉我们,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财务困境概率呈“U”型关系。
政府也不是吃素的,对于控股比例出台了自己的管理方法:股权制衡。
股权制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来引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在保持自己控股地位情况下降低持股比例,让其他股东持有更大比例股份;二来要求拟上市公司在准备过程中调整自身股权结构,以达到合理的水平。如果用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衡量股权制衡度,那么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概率越低。
b)董事会结构
董事会的职责是有效进行决策并且监督管理层的经营行为,但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二位一体的现象。也就是说,小明既当自己公司的董事长,也当公司的总经理,自己监管自己,自己为自己的方案做决策。
有的学者认为,二位一体为公司提供了一个领导核心, 使公司经营持续稳定, 公司绩效上升;还有的学者认为,二位一体会削弱董事会的监管力度, 造成公司绩效下降。在中国的实证研究表示,二位一体对公司的正面效果<负面效果。
所以站在财务困境的角度,董事长与总经理二位一体与公司财务困境概率正相关。
c)代理问题
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由于目标不一样,往往有很多的利益冲突,进而就产生了代理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业绩。而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国企。因此拥有国家股控股股东的公司更易陷人财务困境。
3、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主要通过影响公司的股票收益率,进而使得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但是不同企业受其影响程度不同,越受宏观经济影响的公司价值变动越敏感。因此公司对于宏观经济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与公司财务困境概率正相关。

怎么办
中国的企业往往难以被枪毙,要么被各种手段救回来了,要么就被卖去做苦力了(成为上市的壳资源)。
下面就看看学者归纳的挽救财务困境企业的四种手段:
1、公司治理重组
具体表现为管理层的变更。财务困境的公司重组后,往往原有的高管和董事会被大量更换,而许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士,例如财务专家,重组专家,风投合伙人会进入管理层。
同时,更换高管的过程有时是市场选择,有时是政府直接任命。民营企业偏向于前者,国有企业偏向于后者。
2、战略和运营重组
具体表现为企业改变自己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希望能短期内获取现金流来改善公司业绩。例如通过裁员,关工厂等方式来节省成本;通过拓展优势业务,缩减劣势业务等方式来提升优化收入。
在调整幅度上,国有企业往往比民营企业幅度更小,因为它们有政府的隐形担保。而民营企业在众目睽睽下,一定得做出让市场满意的重大转型。
3、资产重组
具体表现为出售自己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者再投资新的资产,手段上有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等。进一步说,上市公司剥离掉自己部分的业务板块或是子公司就是资产重组,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现金。
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往往政府干预色彩浓厚,带有故意输血的意味;而民营企业则更多是市场化的交易。
4、财务重组
具体表现为公司进行债转股,再次银行借款,发行债权等方式。同时,让自己的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也是一种财务重组方式。目前财务重组中的债权重组是最受欢迎的。
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重组时,可以获得政府的大额支持,也就是所谓的预算软约束;而民营企业则只能进行高成本的外部融资。
其实这四种手段在解决财务困境的过程中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做到全面的系统性重组。
同时,民营企业与国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本与改善效果也显著不同。国企融资成本不高,但舒适的温床难以刺激它进行彻底的整改,最终走出财务困境后,经营情况的改善效果明显弱于民营企业。市场也做出了自己的反应,即对民营企业的重组动作报以更积极的态度,反映为股价上涨。
而在财务困境之后,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证结果:大部分公司实际上得到了优化改善,比自己陷入财务困境之前也要好得多,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凤凰涅磐吧。

END

作者 / 糟糠
编辑 / 喜山
今天的排版有没有舒服一点?